今年毕业,我倒没什么强烈的不舍与难过。
经历过很多次毕业,在多次分别之后,自己好像习以为常。
真正叫人难过的从来都不是有过盛大仪式的好好道别,令人难过不舍的总是那些轻易被时间带入历史,悄然无声的告别。
毕业的六月过得很快。
想让时间慢一点,再看看学校的一草一木。
在宿舍静静地看一次夕阳,摇曳的枝头,每个傍晚被拉长的影子,昏黄的光。
穿过丽娃河旁浓密的树林小道去图书馆,阳光斑驳,鸟鸣连绵,安静又洒脱。
骑着自行车,在樱桃河的桥上,晃晃悠悠地迎接阳光。
闵行的毕业花儿开了一片,丽娃河的荷花含苞待放。
迁校区时留下的那个千叶吊兰,宿管阿姨接过去,走了几步又回来说,“我放在洗手池边,你们回来的时候还能看到”。
去理科大楼,去图书馆逸夫楼,去文科大楼的顶层去找制高点,想拍一个不同的视角,可惜门都紧闭着。紧闭的不是那一扇扇门,是不会再有的心境与时光。
不久前,坐校车离开校园的场景历历在目,一个转弯,风景不见,校园都离我远去。熟悉的路上行走的陌生人们,背对着的,正对着的,都与我无关了。
↑这个视频太不清楚了,点击链接看1080P的吧
大学四年就这样过去,想来也挺充实,也让我知足。
我曾办过一年多的周末影院,也牵挂了近四年,办活动事小,办好活动事大,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某种意义上的“创业”,因为它也算是把自己的设想落实到行动。因为它,我能够在校广播站接受过一次采访,我愿意去谈很多笔赞助。特别感谢所有我那一届举办过周末影院的每一位干事,我自以为对你们要求严格——那一年总共完成了近百件宣传作品——也确实收到一些技术上,工作态度上的感谢——但令我意外的还是,我这样的工作狂也能和你们成为朋友,开心。
我也曾因为对学校快递现状的不满,写下《快递给我的悲伤那么大》,当天几千人阅读,几百人转发,很多人后台留言——那是我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文字在现实生活中所带来的力量,我记得之后的座谈会上后勤部老师握得紧紧的手,他道谢时我有点诧异,我也记得会上那个阻挠提建议的同学——有时候,现实可以很滑稽。我不知道后来快递问题的改善到底和我的微信稿有多大的关系,但我相信,当越来越多的人在乎起自己利益的时候,我们的集体利益就不会轻易地受损。
能够推免复旦直博实属运气不错,一如四年前的自招,我把这些幸运归结于冥冥之中的某种缘分。有缘分的绝不仅是这一结果,还有专业课程学习的四年里,遇到的许多敬业而热忱的好老师,比如悉心指导毕业论文同时能给予我力量的孙老师,比如上课风趣而细致的窦老师,比如一周三次,每次两节课,常常写满四张黑板的高数王老师……他们身体力行,言传身教,在专业知识之外,也用自己的行动与态度感染着我。除了系里授课的老师,C语言实践课耐心教学的余助教,毕业论文给我思路与建议的周师兄,数据挖掘比赛中交流指导的周学长……他们虽然还算是学生,但他们也确实是我的老师。谢谢你们!
钱校长曾在毕业典礼上强调博雅教育,通识教育的重要性,很欣慰自己能在专业课程之外,听过许多有趣的公选课,跨专业选修课,思政课。吴老师的《新媒体与社会》让我对新媒体里的很多社会事件有了更多思考的能力,张老师的《教育考试的原理与设计》让我对当下高考改革的困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——许多教育问题也都是社会问题……感谢这些老师为我打开了很多扇多彩世界的大门——世界那么大,不妨走走看。
在四年大学时光里,我认识了非常多有趣而可爱的人,深感自己幸运。上创项目,课程项目,各项比赛中合作过的同学,能够相信我,甚至给予我期望,这实在是很多项目能做成甚或做好的必备因素。确实,很多时候,“人是被其他人的高期望和高信任推动的”。在十字路口发愁往哪儿走的人,常常害怕走错路,担心做错选择,但其实,选择不能决定什么,把选择变正确才更关键。那些助推的可爱的人们,让我有了更多前行的力量。感谢。
总之,不管是老师,同学,朋友……课堂内外,学校内外,微博内外,我真切地在很多人的身上看到了善意。这些人用行动提醒着我不忘初心,我也更愿意把这份善意传递。
感谢四年来那么多爱我的人们。
感谢四年来那么多我爱的人们。
我宁愿相信这毕业典礼,毕业聚餐是最后一面,那如此一来,之后的相逢都是惊喜。
降低期望是简单直接的带来快乐的方式,世事难料,信守诺言不仅考验自身意愿与能力,也考验周遭给予的缘分。
那不如不做约定,山高路远,江湖再见!
祝大家毕业快乐,前程似锦
欢迎大家留言o( ̄▽ ̄)ブ
相关视频链接:
腾讯视频-文中视频
B站-无广告-文中视频
腾讯视频-院毕业典礼暖场视频
文章链接:
微信推送原文
PS:如需引用,还望注明出处。